找到相关内容4116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自知录

    不见善恶相。内不见能止能修之心。福且不受。罪亦性空。则书将安用。矧二部童子。斋诸天。并世所称台彭司命。日游夜游。予司夺司。元会节腊等。昭布森列。前我。后我。左右我。明目而瞩我。政使我不书。彼之书固以密茧丝而析秋毫矣。虽然。天下不皆上士。即皆上士。其自知而不书。不失为君子。不自知而不书。非冥顽不灵。则刚愎自用云尔。人间顾可无是录乎。是故在儒为四端百行。在释为万行。在道为三千功八百行。皆积善之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5969206.html
  • 于上海玉佛禅寺禅学讲座备课笔记

    八万四千法门,这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包含在之中。度又称波罗蜜,是六个到彼岸、获得圆满的法门。 第三讲四祖道信大师之禅法 四祖道信(580-651)禅师在中国禅宗史上是一位重要...住大乘,如其所得法。定慧力庄严,以此众生。”定慧等持,定慧庄严,即是禅。 什么是净?以所修一切善法、禅定、智慧等,回向求生佛国净土为宗旨而修者,即属净,或净土宗。不要以为念佛号就是净土,或...

    净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23669359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1)

    智慧,行是功行,佛历修万行,广化众生,至此功圆行满,佛的智慧和功行都圆满了叫觉行圆满。具有最圆满的智慧,最圆满的功德,叫作佛。  有一个居士问:“阿弥陀佛还有没有生灭?”,我说:“你认为呢?”他说...不同,中国民间宗教说是当神仙或变成鬼了;基督、天主教讲上天堂或下地狱了。佛教讲有道和道之外的极乐世界。  佛教的道,是六个不同生命去处,也是不同的生命形态。其中有的美妙如宫殿,有的困苦如贫民窟。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669442.html
  • 星云的教育领导风格初探

    的捐款,以三年为圆满,并不希望人们一次将三千六百元缴清,而希望藉著每月一次的捐款兴学,促成每一次善念的提起,慈悲喜舍再一次的长养:四摄再一次启发我们的良知,让每一个月都有功德欢喜来到心田。这一番...,堪称是一大教育家。其教育领导风格可归纳为下列八项:一、本诸人间佛教,二、体现教育热忱,三、善筹建校资金,四、委任专才治校,五、关怀弱势学生,、勇于教学创新,七、尊重教师专业,八、重建人文学风。这些...

    黄文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069456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玄奘译本对罗什译本的补正作用

    :“此般若波罗蜜于六度中最胜,故名第一。”再如慈舟法师说:“,度度第一。今指般若度为第一者,无般若不善修余五故。”太虚大师说:“第一...波罗蜜呢?历史上,注释家们对此争论不休,有的将“第一”作为序数词,认为“第一波罗蜜”就是波罗蜜中的第一个波罗蜜,即布施波罗蜜,如《金刚经疏钞》中说:&...

    李利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5669572.html
  • 现代著名佛学家——王恩洋先生的一生

    余亦心光怒发,念万行,一切智智,趣之何难?直往而已。继复万象森罗,转觉心意两忘,无取无往,始悟精进之功,寂照不二之旨。既至八塘,余乐未歇。中夜风云顿作,大雨如盆倾也。”  1941年2月2日(正月...、器界,此与识所缘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为同为异?同则八识当同识,缘无别故;异则种子、根身、器界当同真如,不同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故;以唯识百法识所缘法,不列器界等故;法相自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外,...

    李豫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5069623.html
  • 圆、顿教相的发展

    吉藏,三论玄义,大正四十五册,页5中“为声闻人说于二谛,为辟支佛演说十二因缘,为大乘人明于,行因各别得果不同,谓三乘别教。”  17.同注12,页807中。  18.同上,页684上。  19.牟宗...南北判教所通用的教相,而南北十家判教之差异,主要是在于渐教的区分上有种种相异的判释。如南三是指三时教、四时教的分别,北七则是五时、半满、四宗、五宗、宗、二种大乘教及一音教等。至于顿教及不定教的判释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5670102.html
  • 明朝宗教史之——衰微中起伏的佛教

    三丁,或在年十六以上而出家者,俱枷号一个月,并罪坐所由。僧道官及住持知而不举者,各罢职还俗(《明会典》卷一六三)。  第四,健全僧官制,并从汉地佛教中推广到藏传佛教中。洪武五年(1372年)在定部...开示一心,但迷有深浅,故教分顿渐,诸教中显密所谈者不一而足,但 执教者迷宗,执禅者毁教,皆不在佛了义之旨耳.其实,诸宗诸派非独源于一理,就是 万行,皆是求明一心之行.而在百千法门中,其最要者,为参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1270217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三辑(1)

    往往执取名字,依名设义,而不去探究其根源,结果是义理愈说愈圆融,而修行反而趋向单纯,与菩萨道的万行适得其反,这样的发展是否能引起教界人士注意呢?  二、关于目前流通于教界的无量寿经,已到了如火如荼...的染法或净法可以左右的。因此,菩萨见魔即见佛,所谓“心正一切正”,如央掘魔罗经中的央掘魔罗;一般凡夫外道见佛如见魔,如佛世时的群比丘、提婆达多、善宿及外道梵志,这就是“心邪一切邪”,与佛、魔的化现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470227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五辑

    ,般若为眼目,修学四禅,正所以欲得般若,非以禅定为能事。此理不可不知!   八十五年十一月六日  △ 坐中数息不得,或数乱,或数忘,是何缘故?  答:这有四种原因:  1.妄念太多─...神话。  思考!思考!甚深思考!修忍辱行的菩萨道,累劫多生长入道中拔苦难,是佛事?抑众生事?究竟何处下手?何处立足?  菩萨本愿何事何物?惭愧啊!多年来一味执持己见,自以为是,如今方知一切皆非,冥顽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770231.html